1. 首页 > 婚丧嫁娶

《尚书正义》: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一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1-09
摘要:《尚书正义》乃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重要篇章,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价值。《尚书正义》乃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重要篇章,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价值。《尚书》之注释著作,列为唐代官方《五经正义》之一。全书共分二十九卷。由唐孔颖达、颜师古、司马才章、王恭、王琰等奉旨编纂。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,《尚书正义》: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一

 

《尚书正义》乃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重要篇章,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价值。

《尚书正义》乃唐代《五经正义》之重要篇章,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价值。

《尚书》之注释著作,列为唐代官方《五经正义》之一。全书共分二十九卷。由唐孔颖达、颜师古、司马才章、王恭、王琰等奉旨编纂。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(约651—654年),正式定稿并刊行于世。

孔颖达编纂《五经正义》之际,与颜师古、司马才章、王恭、王琰等奉旨共撰《尚书》义训,累及百余篇,合称《义赞》。太宗钦定,遂易名为《正义》。

此书初稿既成,唐代经学大师马嘉运潜心研读,严谨审校,逐一纠正谬误。继之,唐高宗时期的名儒于志宁、张行成、高季辅等亦对全书进行修订增删,终使定稿得以问世。

孔颖达对《尚书》进行了深入钻研,字斟句酌,精心诠释,最终著成此书。本书的撰写主要依据隋代经学大师刘焯的《尚书刘氏义疏》及刘炫的《尚书义述》,并参考了汉魏时期诸多知名经学家,如梁费甝、蔡大宝、顾彪等,他们对《尚书》的注释与著作亦为本书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此著广纳诸儒见解,择善而从,即便近世学者之论,若与义理相合,亦纳入考量;若相悖,即便古圣先贤之述,亦弃之不顾。编纂过程中,遍览群籍,搜集《尚书》注解,对二刘之疏漏或不合义理之处予以补充和修正,并附以案语阐释二刘之注。全书遵循文意演绎,以注疏为主,借鉴前贤之见,融入己意,贯穿始终。

本书对《尚书》中的各类名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。涵盖典章制度、服饰器物、姓氏地理、古历天算、日食晦朔以及鸟兽鱼虫等,均附有详尽注释。

本书汇集旧时杂记,编纂成册,对上古史实进行了深入辩证分析。然而,其在思想导向上过分强调贵贱尊卑之别,且对灾异祥瑞的叙述过于冗长,有画蛇添足之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