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个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典故
十八则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故事,传承千年智慧。
18则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故,速与孩童分享。古时华夏,流传着无数感人故事与英雄人物,每忆及,心中皆涌暖意。
孔融让梨
东汉末年,孔融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闻名。自幼,每逢与兄共食梨果,他总取其最幼小者。父问其故,孔融答曰:“身为幼弟,年岁最幼,自应食其小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孔融让梨”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一段象征团结友爱的佳话。
程门立雪
北宋年间,杨时与游酢同往拜见程颐老师,恰逢程颐小憩,二人不愿打扰,便耐心静候,直至老师醒来。
瞬息间,屋外飘洒起鹅毛大雪,气温骤降。待程颐从睡梦中醒来,积雪已厚达一尺。此情此景,使得“程门立雪”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。
苏武牧羊
西汉年间,苏武受命出使匈奴。匈奴贵族企图招揽苏武,屡施威胁与利诱,终将他放逐至荒远之北海放牧。
苏武手握象征汉朝的符节,形影不离,时光荏苒,节竿上原本装饰的三层牦牛尾已悉数脱落。纵使历经磨难,他亦未曾背弃祖国忠诚。
管鲍之交
春秋之际,鲍叔牙身为齐桓公的智囊,而其挚友管仲,曾于齐桓公敌对势力麾下任职,不幸失利沦为阶下囚。齐桓公委以鲍叔牙重任,担当相国之职,他却毅然决然,力荐管仲。
终成相国之位的管仲,身边有了鲍叔牙的辅佐,两人虽分属不同层级,却依旧情谊深厚。这段佳话,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。
一诺千金
秦末之际,楚地涌现了一位名叫季布的豪杰,他性情刚直,仗义疏财,乐于助人。无论承诺何事,即便面临重重困难,他亦矢志不渝,竭尽全力以达成所愿。
故在楚国大地,广为流传“百金易得,季布一诺难求”的俗语。此语正是“一诺千金”成语的起源,用以赞誉那些恪守诺言、坚守诚信之人。
赵柔卖犁
赵柔,北魏人士,某日街头摆摊售犁,有人欲购其犁,赵柔开价二十匹绢。旁人见其价低,遂出三十匹绢欲购。
赵柔言道,与人交往,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岂能因利而动心?最终还是将犁卖给了那位旧主。
缇萦救父
西汉年间,官员淳于意遭受肉刑之罚,被迫赴京受审。其幼女淳于缇萦,毅然随父同行,向汉文帝上书陈情,恳请减免父亲刑罚,她愿入宫为奴,以赎父罪。
汉文帝深受触动,遂废除肉刑,而“缇萦救父”的故事亦成为流传千古的孝顺佳话。
扬震拒金
在菏泽,有位名叫杨震的大臣,他清正廉洁,屡次向朝廷推举贤能之士。某晚,被他举荐的官员王密前来拜访,王密携带重金欲赠与杨震,却被杨震坚决拒收。
王密坚定地说:“夜幕低垂,无人察觉。”而杨震反驳道:“天地为证,你我皆知,岂能言无人知晓?”
崔枢还珠
崔枢,唐代才子,赴考途中与一商贾同宿。商贾不幸染病而终,遗赠崔枢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珠。
崔枢安葬了那位商人,却将那颗宝珠一同埋入墓穴,未取分毫。他的廉洁之举,日后成为了一段佳话。
缇萦救父
荀巨伯舍身救友
东汉桓帝时期,荀巨伯以其贤德著称。某日,他前往探望生病的友人,不幸遭遇胡兵围攻城池。面对生死抉择,他毅然决然,不愿舍弃朋友独自逃生,宁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友人的安全。
胡兵深受感动,遂率军撤退,全城百姓得以保全。荀巨伯的深情厚谊,千古传颂。
千里送鹅毛
唐太宗时期,云南某地特使缅伯高受命献天鹅于朝廷。途中,天鹅不幸飞逝,仅留几根鹅毛。然而,缅伯高仍毅然千里跋涉,将鹅毛送达,言道:“千里送鹅毛,礼虽轻,情意却深。”
自那时起,“千里送鹅毛”这一成语,便常用来形容礼物虽轻,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极为深厚。
许衡不食梨
许衡,元代著名理学家,曾于酷暑行走途中,口渴难耐。偶遇路旁梨树,众人竞相摘食,他却静坐一旁,不为所动。
旁人劝慰他,此梨树无主,何须介怀。他答道:“梨树虽无主,我心却有所属。取他人遗失之物,我难以接受。”
荀巨伯探友
晏子拒赏
秦秋之际,齐国相国晏子朝堂之上,乘坐简陋之车,马匹亦非良驹。齐景公屡次遣人赠予华美大车,晏子却屡次辞谢,坚信身为百官之长,应以身作则,勤俭持家,为百官与百姓树立榜样。
囊萤映雪
晋代涌现两位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的才子。李胤,夏日以萤火虫为灯,装于小袋中夜读;孙康,冬日则借雪光映照,刻苦研习。
于是,成语“囊萤映雪”便被用来生动描绘勤奋苦读的场景。
张良拜师
昔日张良未遇刘邦,一日闲步桥畔,偶遇一老者故意将鞋掷落桥下,命张良拾起并为其穿上。张良虽对老者此举感到疑惑,却因敬老之心,毅然遵命。
老人喜悦地赞他资质聪颖,遂赠予一本军事名著《太公兵法》。此佳话流传,成为尊老敬老之典范。
囊萤映雪
李士谦乐善好施
北朝时期,李士谦家境丰腴,曾有一年慷慨借出数千石粮食予乡邻。然而,那年的灾荒使得借粮者无力归还,他毅然决然地将借据尽数焚毁。
翌年,五谷丰登,前来归还粮食的借户络绎不绝,他却毅然决然地拒绝接受。此举更彰显了他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,成为世人效仿的楷模。
范仲淹心系天下
范仲淹,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爱国名臣,闻悉某些地区大兴土木,不惜砍伐名木古树,遂力陈己见,坚决抵制;面对江淮旱蝗之灾,他又力劝皇帝开仓放粮,救济灾民。
他的豪情壮志,浓缩于那句千古流传的名言——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其深远影响,历久弥新。
范仲淹
范式张劭交友,重诚信
东汉年间,张劭与范式同寓太学,结为莫逆之交。学业有成,临别之际,他们相约两年中秋佳节,于张劭府上重逢。